南宁医博肛肠医院

腹泻的病因与发病机理
部门:南宁医博中医肛肠医院    发布时间:2010-10-16    浏览:

腹泻的病因与发病机理

腹泻是指每天排便量和排便次数增多,粪便不成形,呈稀便或水样便,并且含有异常成分,如未消化食物、粘液、脓血及脱落的肠粘膜等。正常人的排便次数因人而异,隔2-3天1次,或每天2-3次不等,但每天排出的水量不应超过200毫升,粪便成型,不合有异常成分。

肠道每天可吸收大量的水分。水进入肠道有两个途径,一是从体外摄入,包括饮用水(约1500毫升)和食物中水(约1000毫升),共约2500毫升;第二个途径是由消化道分泌到肠道的消化液,包括唾液(约1000毫升)、胃液(约2000毫升)、胆汁(约1000毫升)、胰液(约2000毫升)、小肠液(约1000毫升)和大肠液(约60毫升),共约7000毫升。体外摄入和消化器官自身分泌的液体相加,共约9000毫升。

结肠吸收从回盲瓣流人液体的90%以上,而且最大吸收能力可达5升之多。假如小肠机能正常,结肠内液体运动为零,既不吸收也不分泌,那么每天粪便中水排出量将达1。5升。如果小肠因疾病使液体及电解质排出量改变,而小肠的排液量不超过结肠的最大吸收能力,就不会出现粪便中水排出的增多。如果胃肠道内容物容量显著增加或通过过快,超过结肠的最大吸收能力时,就会引起腹泻。

液体及电解质分泌增多,同样在腹泻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。正常结肠粘膜只分泌少量的粘液,在某些病理状态下,结肠粘膜受到刺激,分泌量增多,有时每天可达500毫升,增多的部分就成为腹泻时排出液体的一部分了。如致病性微生物、缓泻剂、游离的胆酸(如脱氧胆酸和鹅胆酸)以及未电离的有机酸根、都可刺激结肠粘膜引起水及电解质分泌增多,最后导致腹泻。

在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病时,结肠对水和钠的吸收障碍,液体及钾的排出增多。这可能与粘膜前列腺素分泌增多,使小肠粘膜腺苷环化酶活性及cAWP浓度增高,刺激分泌有关。志贺氏细菌性痢疾初期,肠毒素刺激空肠分泌液体增多,出现腹泻。进而结肠粘膜受细胞毒性侵袭,引起结肠炎症。沙门氏细菌性痢疾也累及结肠,轻症可能是由于空肠、回肠吸收障碍,而重症则合并了结肠炎和结肠分泌增多。

按照发病机理,腹泻分为:

(1)渗透性腹泻:小肠缺乏双糖酶、碳水化合物吸收不良,以及服用乳果糖、甘露醇或硫酸镁等yao物,高渗性液体进入空肠、结肠后,水溶性物质吸收障碍,肠腔渗透压增高,影响水的吸收,肠腔容积明显扩大,肠蠕动加快,而发生渗透性腹泻。

(2)分泌性腹泻:肠毒素,血中肯肠血管活性败(VIP)、降钙素、前列腺素等小肠粘膜促分泌物质,胆酸、脂肪酸,以及流体静压和组织压增加时,可引起分泌性腹泻,排出较大量的水样便。

(3)渗出性腹泻:炎性肠病、痢疾、结肠ai时,病变的血管、淋巴、粘膜受损,使肠粘膜徘泌粘液、蛋白质和血液,而致渗出性腹泻。

(4)肠道功能紊乱:肠易激综合征、类ai综合征、糖尿病神经病变、甲状腺功能亢进、急性感染等病变时,结肠被激惹或炎症造成肠蠕动过快,肠内容物与粘膜接触时间减少,过早地排出稀便。

(5)肠吸收水的面积减少:如大段小肠或结肠切除术后。

腹泻的发生还与某些诱因以及病史、手术史等有关。精神因素、为控制体重而自服缓泻剂,可引起或加重腹泻。回肠病变、回肠或胆囊切除、迷走神经切除后引起的腹泻,可能有胆酸吸收缺陷或胆酸产生增加,胆酸刺激结肠运动,促进水的分泌,引起腹泻。这种腹泻可能与内脏神经病变、胰功能不全、小肠细茵过度繁殖合关。肛门括约肌病变,病人每天排便次数增加但排便量不增加,此为肛门失禁,与上面所说的腹泻不同。如果既有肛门失禁,又有腹泻,病变就比较严重。先天性氯泻,不能主动吸收氯离子,回肠和结肠的氯与碳酸氢盐交换障碍,使肠内容物酸化,含氯量增加,导致代谢性碱个毒,这种腹泻禁食后也不停止。

  

本文章链接地址:http://www.0771yebo.com/jibing/fuxie/9306.html

上一篇:没有了 下一篇:腹泻的诊断与注意事项